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簡稱“新冠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展,許多洗衣工人可能會感到焦慮,和不確定他們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好的消殺新冠肺炎病毒,來保護好自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個病毒大家庭中的一員,通常存在于動物和大自然環境中。這個冠狀病毒不同的是,它是被定義為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突變的病毒可以迅速傳播,感染更多的宿主,因為新的宿主沒有免疫能力,導致該新型病毒感染暴發成為一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特別是病毒傳播速度和方式控制的難度很高。2020年1月2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下簡稱《診療方案》)。《診療方案》提示,目前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SARS-CoV(即SARS病毒)和MERS-CoV(即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的研究。病毒對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在37℃條件下, SARS-CoV存活不到4天,在56℃時,病毒的生存時間不超過30min (均為懸浮液狀態下)。在這里我們做一點延伸,簡單計算下56℃下煮沸30min, A0值為多少?關于A0值的概念,詳見《洗滌消毒確效指標A0值是什么?》可計算出56℃下煮沸30min, A0值約為7,冠狀病毒僅需7的A0值就可以滅殺,正常的低水平消毒為A0值≥600, (參考《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WS/T508-2016》A.2.4主洗條款中 “主洗可分為熱洗滌和冷洗滌兩種洗滌方法。根據被洗滌醫用織物的污染情況可加入堿、清潔劑或乳化劑、消毒洗滌原料。洗滌、消毒方法和程序應按下列要求選擇進行:a)熱洗滌方法:應采用高溫(70℃-90℃)、低水位方式。對耐熱的醫用織物******熱洗滌方法。消毒溫度75℃,時間≥30min或消毒溫度80℃,時間≥10mm或A0值≥600;洗滌時間可在確保消毒時間基礎上,根據醫用織物臟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長。”)證明在常規消毒條件下該病毒的抵抗力的確較低。為了達到此條件, 56℃下煮沸30min,相當于66℃下煮沸3min ,或者相當于 76℃下煮沸0.3min (18秒) 。也就是說,只要煮沸的開水浸泡消毒不到一秒,就可以滅殺新冠肺炎病毒。針對洗衣行業,對于常規的洗滌消毒工藝,并不需要做特別的調整,正確按照當前紡織加工標準,使用合適的時間、溫度和清潔劑應該完全可以殺死新冠肺炎病毒。
為了確保洗衣員工被感染的風險,由于新冠肺炎病毒,通常不會在活的宿主上存活很長時間,特別是在像紡織品這樣的多孔表面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收集后的紡織品存放幾個小時,或者隔天進行洗滌,這對于洗衣人員的感染控制,也會有一定的幫助。據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洗衣人員與受到污染的紡織品的間接接觸的風險,相對于與人密切直接接觸被感染的風險要低得多。畢竟,在醫院收集使用后紡織品的洗衣人員,是不與病人直接接觸的。正確的洗衣人員防護裝備使用,與員工良好的手衛生是關鍵,對于確保洗衣人員不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危害控制關鍵點。根據目前的國家衛健委頒發的感染控制措施,洗衣人員在處理紡織品時,應包括遵循標準的預防措施。對受污染的紡織品,進行正常的分類期間,必須使用手套,確保按照六步洗手法進行手衛生。如果洗衣人員擔心濺起水花,或病原微生物霧化,也可以穿隔離衣(有條件的穿防護服)、面具和護目鏡。只要洗衣人員嚴格遵循標準的預防措施,暴露的風險應該是不存在的,或者非常低。洗衣設備,和運輸工具,以及洗衣空間的定期消毒也是必要的措施,這對于洗衣人員被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也會起到有效的作用。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在流行病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可以迅速傳播,開發疫苗以預防正在發生的疾病,需要時間、資源和快速行動來確定它們的遺傳構成,實施控制措施。世衛組織已經發出了全球預警,所有國家都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來防止這種病毒的持續傳播,同時病毒學專家已經了解了新冠肺炎病毒的遺傳,和流行病學特性。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預警應該引起人們的恐慌,這些預警而是讓每個人都意識到情況的危害,采取必要的步驟來限制這種疾病的傳播。
洗衣行業的從業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但是,沒有任何恐慌的必要,無論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機理,存活條件和環境,標準的洗滌工藝完全可以確保消滅新冠肺炎病毒,消費者也可以放心使用,經過標準洗滌工藝的紡織品。洗衣人員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正確的個人防護裝備使用,與員工良好的手衛生是關鍵。